7月9日凌晨德国对巴西这场半决赛,对德国队而言,用“大胜”、“狂胜”等等去形容,都无法准确表达。最贴切的说法,恐怕是“神话”。而对于巴西队,留给他们的只能是一个词——耻辱。
这场世界杯有史以来最为激动人心的半决赛,将被球迷们至少谈论50年。喜欢和支持德国队的球迷,将一遍遍地津津乐道那些进球的场景:被称为“二娃”的穆勒利用角球首开纪录;“K神”克洛泽门前两连击攻入个人世界杯第16球;接下来克罗斯1分钟内连入两球;然后赫迪拉锦上添花再进一球;第68分钟,许尔勒门前包抄打门得手;最后,许尔勒禁区左侧小角度攻入世界波。而喜欢巴西的球迷呢?关于奥斯卡在第90分钟打进的挽回颜面的那一球可能都羞于启齿,能回顾的只有不解,愤怒,还有哀伤。
早些时候,我曾相当肯定地预测“巴西难过德国关”。但看到7:1这个神仙都猜不透的比分时,还是不敢相信。结果怎么会是这样?巴西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有人说,贝利老先生曾经预测巴西夺冠,再次印证了“乌鸦嘴”的厉害。有人说,抽签分组不利,让巴西碰上了难缠的对手。还有人说,巴西人在本届杯赛筹备期间又是抗议,又是场馆建设事故频发,为球队的悲剧种下了祸根。甚至有人说,本届杯赛那个“Brazuca”(有的翻译叫“桑巴荣耀”)的比赛用球飞行速度太快,适合欧洲球队那种快传猛射的技术风格,对巴西细腻的技术特点不利,如此等等。其实,这些说法都经不起推敲。您说,自己祖国办世界杯,贝利能不为巴西队祝福?“桑巴荣耀”,名字多好,怎能输了球说球不好?
巴西输球的一些原因,我已经分析过,比如席尔瓦的缺阵影响重大。不料果然被我说中,这场比赛中,德国队的进球至少有4粒是中路突破或门前中路失防造成的。看来,德国教练看准了巴西队的薄弱之处,赛前进行了精心部署。球员也能坚决执行战术安排,瞄着对手软肋下狠手,并迅速收到实效。
反观巴西队,明知自己缺兵少将,攻击力不足,防守有漏洞,偏偏一上来就拼命抢攻,与德国队以快对快硬碰硬。可惜,“闪电战”那是德国人的专利,对攻战正中下怀。果然,第一波攻击失败后,巴西人已暴露出招数不多。第10分钟穆勒首开纪录后不久,克洛泽再捅一刀,那时巴西已经崩溃了。
即使这时,如果斯科拉里尽快通过换人,调整一下战术,先稳住阵脚,耐心周旋一会儿再发起反攻。能否扳回比分先不说,至少不至于输那么多。遗憾的是,巴西老帅此时似乎方寸已乱,三次换人几乎是应付差事。“一帅无谋,累死三军”,教练的责任是免不了的。
为什么巴西队采取了那种难以理解的战术?一言以蔽之,心理压力太大了。足球是巴西人的生命,巴西球迷要看漂亮足球。他们的狂热欢呼呐喊助威,让球员们不敢不去努力表现,更不敢龟缩退守。只是,就如同让一个武功半废的拳手还要拉开架势上擂台一样,球迷的压力,对于人员匮乏只剩残阵的巴西队来说,简直就是“催命符”。硬撑的结果,不是一笑而退,是伤筋动骨吐血而亡的惨剧。
德国队拿到了决赛资格,他们的下一个对手可能是谁?德巴之战给荷兰人、阿根廷人的启示是什么?我以为,阿根廷队明天获胜的机会更大。理由有三:一是由梅西、伊瓜因、阿奎罗组成的攻击群威力不可小视;二是阿根廷人必然接受了巴西队的教训,在与欧洲豪门过招时会小心翼翼,以发挥自己特长为主;三是,虽然荷兰人的打法更华丽,但他们的相互衔接和配合默契性比德国人略显不足。
当然,尽管我喜欢荷兰队,希望荷兰队圆一回冠军梦。可是,国际足联愿意看到两支欧洲队在南美的土地上放肆吗?你懂得。
南京大屠杀公祭习谈公祭日亚欧行无人机闯空中禁区呼格案再审结果不动产登记西部冰川萎缩股市年末躁动小年火车票今日开售廊坊幼儿园危房倒塌案3大疑问东三省人口流出习公祭日讲话谈吃空饷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